全部訊息
-
利用正交向量更新改善混成增益矩陣(Hybrid gain)資料同化方法
2020-05-27此為張志謙與指導教授楊舒芝老師和馬里蘭大學的Stephen Penny教授共同合作的成果。本研究提出一個新的混成資料同化方法,能避免傳統混成資料同化中需主觀給定結合權重的問題。
-
三種氣候震盪現象如何影響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國海的颱風活動
2020-05-25本系 氣候動力與海氣交互作用實驗室 近期發表三篇論文,分別探討馬登-朱利安震盪、聖嬰-南方震盪、太平洋年代震盪如何影響西北太平洋和南中國海的颱風活動。
-
結合數值模式與雷達回波外延,提升即時天氣預報系統能力
2020-04-16此為碩士班姚奕安學生,在鍾高陞老師的指導下,利用雷達回波外延預報系統,結合數值模式之風場資訊,提升即時預報的能力。藉由16個颱風天氣系統進行統計分析,顯示新的系統確實優於原有的外延系統。研究成果發表於2020年Monthly Weather Review。
-
「臺灣區域豪雨觀測與預報實驗 (TAHOPE)」預備實驗
2020-03-02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師生團隊於2020年2月19至21日到淡江大學宜蘭蘭陽校區,架設TEAM-R雷達,進行TAHOPE的準備實驗,所收集的資料將作為後續規劃TAHOPE實驗依據。
-
中央大學福爾摩沙衛星七號(FORMOSAT-7)氣象科研團隊
2020-03-02 -
資料同化與可預報度實驗室 - 颱風初始化對颱風強度與對流的影響
2020-02-03Impact of Tropical Cyclone Initialization on Its Convection Development and Intensity: A Case Study of Typhoon Megi (2010)
-
國際合作計畫之亞洲光達指標站建置
2019-10-01NASA全球光達觀測網(MPLNET)資深工程師Mr. Sebastian Stewart於中大進行十天(2019年9月18-28日)技術交流,並協助建立亞洲MPLNET指標站。亞洲MPLNET指標站坐落於中大測站,此為本系與環保署和NASA共同推動的一項觀測計畫,主要在於利用光達先進遙測技術,解析大氣垂直氣膠剖面,協助空氣污染監測。
-
Asia Pacific Mercury Monitoring Network
亞太地區汞監測網2019-08-292012年起本校大氣系和環保署、USEPA及NADP合作,共同推動亞太地區汞監測網(Asia-Pacific Mercury Monitoring Network, APMMN)之建置與長期運作,以探討區域大氣汞排放、長程傳輸、物理與化學轉化、沈降、排放源與受體關係等機制,據以評估全球汞污染控制策略成效。
-
Summer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
夏威夷大學暑期課程合作規劃2019-08-12暑期課程介紹、英語授課課程列表 Summer course introduction and a list of courses offered in English
-
雲與氣膠實驗室 - 大氣汞濃度變化趨勢與影響因子
2019-06-24博士生Nguyen Ly Sy Phu與許桂榮副教授發表於Atmospheric Environment的研究成果